屈子祠,,又名清烈公祠,,是為了紀(jì)念我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修建的,建筑面積1651平方米,,單檐硬山頂磚木結(jié)構(gòu),,三間三進(jìn),,整個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建筑風(fēng)格。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北宋改名為清烈公祠,,元、明,、清屢圮屢修,,才得以保存。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楚國大詩人,,相傳他自沉汨羅江后,,一條金色神魚先將其尸體吞下,游至香溪河口再吐出來,。香溪河口在屈原故里附近,,屈原之姊便將其尸體安葬于此,并定居于此,,秭(姊)歸之名由此而產(chǎn)生,。
屈原祠包括山門、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山門為四柱三樓式牌樓,,高14米,正中額題“屈原祠”四字,,兩側(cè)榜題“孤忠”“流芳”四字,。大殿系鋼盤混凝土結(jié)構(gòu),有明清風(fēng)格,,翠瓦飛檐,。高聳于崇臺之上,益顯宏偉壯麗,。大殿后的屈原墓,,乃人們營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門闕,、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間原物。
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為“清烈公”,,將屈原祠修繕并更名為“清烈公祠”,。以后,自元,、明到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歷任州官,,對清烈公祠多次進(jìn)行修葺,并曉州民:“歲以五月五日致祭”,。
清烈公祠坐落在秭歸城東約五里的一個山丘上,,坐坡朝江,面對楚臺山,。南宋詩人陸游路過此地曾借詩憑吊與描述:“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濤聲似舊時,。”
1976年,長江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江水升高,,清烈公祠緣此由秭歸縣人民政府將其遷往距縣城3公里的向家坪,重更名為屈原祠,。至此,,屈原祠得以煥然一新。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接待中外游客,。198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將屈原祠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2006年,,三峽工程蓄水156米,,這位峽江最古老“移民”再次整體搬遷到鳳凰山新址。新建的屈原祠是按“以古復(fù)古,,修新如舊”原則復(fù)原修建,,占地面積比原來擴(kuò)大了五倍。
而今的屈原祠背依崇嶺,,面對著高峽平湖和雄偉的三峽大壩,。仰望郭沫若題寫的門楣“屈原祠”三個大字,“孤忠”,、“流芳”的兩側(cè)榜題和“光爭日月”的匾框,,令人肅然起敬。
在屈原墓前有三排六柱八字開扇,,石柱上清晰的刻聯(lián)一副:“汨水懷沙,,千古遺恨,;歸山枕柚,,萬世流芳。”楹聯(lián)以極高的熱情頌揚(yáng)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汨水懷沙,,說的是屈原在被流放途中,,聽到祖國首都被強(qiáng)秦攻陷的噩耗后,悲憤萬分卻又無力回天,,只能在汨羅江中自沉而亡,,以示抗?fàn)帲≌x必將戰(zhàn)勝邪惡,,屈原的結(jié)局雖然已成千古遺恨,,但堪可告慰的是他的愛國憂民的悲壯行為,早已成為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精神財富,,教育和啟迪著子孫后代,,至今還在神州大地上萬世流芳。
“千古忠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憂”,,寫屈原當(dāng)時在仕途上已經(jīng)十分風(fēng)光,官至左徒,,位高權(quán)重,,憂從何來?而且還是一生,?讓我們可以看到屈原那寬廣的胸懷里,,時時刻刻都充滿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愛。當(dāng)他看到祖國在天下大局中已經(jīng)處于危險的境地時,,便不斷的進(jìn)諫,、吶喊,可惜當(dāng)局政治腐敗,,面對瀕臨亡國的邊緣,,他也無能為力。屈原一生憂國憂民,,他的“千古忠貞”贏得了人們的千古敬仰,。
“崔巍豐碑矗大地,凜然浩氣貫長虹”,。這幅楹聯(lián)用高昂的情感來歌頌這位偉大的千古不朽的民族英雄,。屈原的歌詞的不朽,精神的偉大,,在于無論什么社會制度,,無論什么社會階層,他的思想及詩歌都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和不朽的精神力量,。他的影響穿越歷史長河,,越久而愈顯其光華,,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燦爛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的一筆巨大財富,。屈原曾在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上,,與法國作家伯雷、古巴詩人馬蒂,、波蘭天文學(xué)家哥白尼并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在屈原祠紀(jì)念館里,碑文作品眾多,,主題鮮明,,內(nèi)容豐富。后人從這兒可以領(lǐng)略《離騷》的情懷,,思考《問天》的求索,,體驗《九歌》的瑰麗,感受《橘頌》的芬芳,。
趙樸初曾題楹聯(lián):“大節(jié)仰忠貞,,氣吐虹霓,天問九章歌浩蕩,;修能明治亂,,志存社稷,澤遺萬世頌離騷”,。精準(zhǔn)的提煉出屈原主要著作《天問》,、《九章》和《離騷》所表現(xiàn)的博大思想,高度評價和歌頌了屈原的崇高品德及“澤遺萬世”的歷史功績,!
古往今來,,眾多文學(xué)家、政治家,、愛國詩人......給予了屈原高度的贊揚(yáng)和評價,。
《中國文學(xué)史》作者龔鵬程評價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xué)》主編胡喬木評價屈原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
梁啟超首推屈原為“中國文學(xué)家的老祖宗”,。
魯迅在《漢文學(xué)史綱要》中評價:較之于《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郭沫若評價道:“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顆閃耀在“群星麗天的時代”,,“尤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
聞一多評價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人民詩人的人”,。
毛澤東說:“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圣。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