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川劇院拾零
去重慶川劇院實地創(chuàng)作的那一天,,是從被高亢的吊嗓聲喚醒開始的。川劇是川渝地區(qū)民俗文化中的瑰寶,,走近川劇,,就像在聆聽這方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nèi)绾谓庾x自己,。這是講好《嘉陵江》民俗故事的必備功課,。3月13日,紀錄片《嘉陵江》的編導們來到川劇藝術的殿堂——位于重慶市渝北區(qū)金山大道的重慶川劇院調(diào)研采風,。還未踏進川劇院,,先被綠樹掩映的窗口傳來的陣陣吊嗓聲驚艷。
重慶川劇院排練室
跟隨川劇院的楊敬華去拜訪川劇老藝術家王濤的時候,,未進其門,,先聞其聲。王老師對整理川劇院檔案的工作人員有些不滿,,中氣十足地講:“這是五十年代的,,你放在這里不行,那個時候還沒有……”
嗯,,找對人了,。
王老師介紹川劇服飾
年過七旬的王老師年輕的時候扮生角,聊起川劇來如數(shù)家珍,。他認為,,川劇真正的興起,是五腔合一時代的到來,。在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運動中,,廣西弋陽的高腔、江南的昆曲,、湖北的胡琴戲、陜西的彈戲以移民為載體傳播到川渝地區(qū),,再加上四川本地的民間燈戲,,五種聲腔經(jīng)常在同一個戲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終于唱出了如今博采眾長,、兼容并蓄的地方戲曲音樂——川劇,。
王老師介紹川劇中的打擊樂
王老師說,戲劇是集音樂,、舞蹈,、文學、美術,、雜技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不同于江南戲曲的溫婉清麗,也迥然于京劇的精致華麗,,源自田間地頭的川劇充分體現(xiàn)了巴蜀人的生動與詼諧,。王老師認為,川劇扎根于巴蜀的土壤,,從川渝人民的性格特色,、風土民情中汲取靈感和養(yǎng)分,,也在不斷的時代發(fā)展中找尋新的機遇。近年來,,重慶川劇院在院長沈鐵梅的帶領下,,開創(chuàng)了用西洋交響樂伴奏川劇傳統(tǒng)戲的先河,“從沒想過改革川劇,,我只是想怎么把川劇唱得好聽,,解決川劇好看不好聽的問題。”沈院長希望通過這次融合,,讓川劇既成為陽春白雪的交響,,也不失為下里巴人的共鳴。
重慶川劇院
如今,,川劇的觀眾正在快速流失,,內(nèi)憂外患,不斷考驗著這個相對年輕而頗具鄉(xiāng)土氣息的劇種,。王老師在談話中也透露出對川劇院招生情況的擔憂,。
在川劇院實地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川劇的形成,,是人口遷移帶來的意外之喜。鄉(xiāng)音鄉(xiāng)調(diào)被一同裝入行囊,,從他鄉(xiāng)到故鄉(xiāng),,來則安之。在這里,,他們生息繁衍,,一代又一代,在新的環(huán)境中,,銘記過去,,創(chuàng)造未來。移民運動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的真實歷程,。南北通達,自然條件優(yōu)渥,,使得嘉陵江流域成為人才的洼地,,千百年來不斷吸引著有識之士深耕于此,五方雜處的特殊環(huán)境,,讓不同文化在此地碰撞交流,,催生出多樣化的文明,彼此和諧共榮,,生生不息,。
這是多么好的《嘉陵江》素材?。∥覍⒃跔柡蟮膭?chuàng)作和導演過程中,,進一步消化這些好素材,,為把大型紀錄片《嘉陵江》打造成精品作出我的點滴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