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張云昌:三峽地域文化
作者:admin 更新時間:2014-07-09 15:54:00
主講嘉賓:張云昌
主講時間:2014年7月 9 日上午9:00
講座主題:三峽地域文化
2014年7月9日上午9點,國務院三峽辦水庫司副司長張云昌受邀來到梅迪亞中心大型3D紀錄電影《新三峽》劇組,,進行了三峽地域文化的講座,,讓我們對三峽的地域文化有了更全面、系統(tǒng)而深刻的認識,。
僅用物質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這種框架來做理論分析,,不足以解釋三峽工程。
三峽是自然的三峽,、歷史的三峽,、文化的三峽。文化是人類對于重大問題的連續(xù)性的思考和實踐,。時代變了,,一切都會變,無論你對于傳統(tǒng)的東西是如何的脈脈含情,,變是永恒的,。
文物是文化的載體,,是歷史的象征,三峽工程建設之初,,發(fā)生過激烈爭論,,實際上是一種認識和利益的爭論。我們要修建三峽工程不可能不動,,能夠保留的東西盡量保留,,不能保留的,要理解和承認這種變遷,。工業(yè)文明已經到來,,我們不可能永遠停留在牧歌時代,不能停留在對三峽的想象之中,。三峽工程是我們這一代人甚至包括我們幾代政治家和絕大多數的水利科研工作者,,對三峽庫區(qū)、對中華民族的思考所做出的科學判斷和決策,。
三峽精神:“科學民主,、團結協(xié)作、精益求精,、自強不息”,。
三峽工程建設體現(xiàn)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治水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三峽工程在我們的認識水平下和當時經濟條件下,,對文化保護做了最大的努力,;反大壩的思潮和運動對我們合理開發(fā)利用河流是有意義的;三峽工程的爭論有復雜的國際國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