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洞穴”之旅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大型紀錄片《嘉陵江》攝制組怎能錯過這一季春色,。攝制組在嘉陵江重慶段春天堪景拍攝的幾天中,,零距離接觸了嘉陵江邊的一花一草一木,從不同的視角,,把這萌動的春意都收納在了畫面之中,。
渝北區(qū)濱江路拍攝桃花
我是攝制組里唯一一位初次與重慶相識,且是第一次來到嘉陵江邊的導(dǎo)演,,自然是有著無限遐想。在渝北區(qū)濱江路剛拍完桃花,,我就迫不及待讓同事小賈帶我去嘉陵江邊,。盡管直線距離與嘉陵江近在咫尺,但沒有直接到達的路。我們翻柵欄,、爬臺階,、穿樹林、繞來繞去,、終于到了嘉陵江邊,。
去往渝北區(qū)濱江路段的嘉陵江
同事小賈趕緊給我指認讓他滑入江水處的位置,在這里有一段小插曲,,為了能拍出桃花的靈動效果,,需要往花瓣上噴水,小賈拿著水壺去江邊打水,,不慎滑入江水中,,膝蓋以下全部濕透,我半開玩笑的說:“你激動個啥??!你都不是一次見到嘉陵江了,我這個沒見過嘉陵江的人,,要是像你這么激動,,豈不是該跳進去了。,。,。。,。,。”引來一陣哈哈的笑聲。
噴花的水壺
同事小賈滑入江中的地方
當然,,見到嘉陵江我還是很興奮的,,因為以前是在文字中去想象嘉陵江,當伸手去觸摸清澈見底的江水時,,心緒不再是孩提時的嬉戲,更多的是在尋找,、亦或是揣摸,,嘉陵江究竟是一條怎樣的江?如果江水會說話,,我真的會與她促膝徹夜長談,,讓她給我講講她的種種過往,我才會負責任的把她展示給人們,。我知道這樣的方法有些牽強,,這可能是我太想把大型紀錄片《嘉陵江》做成經(jīng)典作品了,唯恐辜負了嘉陵江和愛她的人們。
渝北區(qū)濱江路段的嘉陵江邊
江水微涼,,春風(fēng)輕撫過江面,,又輕撫過我的臉龐,嘉陵江蜿蜒地伸向遠方,,踏在江邊條狀的石板上,,我還在倔強的試圖尋找到嘉陵江曾經(jīng)的蛛絲馬跡,就在轉(zhuǎn)頭之間,,我新奇的發(fā)現(xiàn),,在不遠處似乎有一對“海豚母子”趴在江水中凝視著我們,我趕緊讓同事小賈看,,他也說真的好像,,我用手機留下了這驚喜的發(fā)現(xiàn)。當走進看時,,那是嘉陵江里的比較大的石頭,,遠處看,非常像海豚,;在石頭露出江面大約三分之一處的上方有個洞洞,,特別像海豚的眼睛;巧合的是旁邊還有一塊矮小的石頭,,兩個石頭相依相偎,,憨態(tài)可掬,如同母子般的溫情,,真讓我有點小小的感動,。
“海豚母子”靜臥江邊
這對“海豚母子”啟發(fā)了我,我也觀察到了嘉陵江邊的石板上幾乎都點綴有小的“洞穴”,,好奇心被勾起,,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會不會和嘉陵江有關(guān)系呢,?我頻頻給“洞穴”拍照,,揭秘“洞穴”之旅從此便開始了。
渝北區(qū)濱江路段的嘉陵江壺穴
回到工作地點,,我上網(wǎng)搜索,,沒能找到“洞穴”形成的答案。于是發(fā)微信請教西南大學(xué)的羅鑒銀教授,,但我也未能解讀明白,,直到去重慶北碚溫塘峽的那一刻,我才終于知曉答案,。
重慶北碚溫塘峽的壺穴
羅鑒銀教授指著壺穴告訴我:河灘石板上很圓滑的這種洞穴叫壺穴,,是河床上局部的小環(huán)流,帶動卵礫石對河床的巖石產(chǎn)生磨蝕而形成的。也是一種地貌形態(tài),,這種壺穴產(chǎn)生的條件是卵礫石的硬度要大于河床巖石的硬度,。河床上巖石有局部的坑洼或凹陷。在山區(qū)河床上普遍出現(xiàn)這種壺穴,,因為山區(qū)河流的河床上往往有裸露的巖石,,同時水流速度較快,水底才會產(chǎn)生局部的小環(huán)流,,在平原的河流一般不具備產(chǎn)生壺穴的條件,。
西南大學(xué)羅鑒銀教授講述壺穴的形成
我出生在大北方,見到的是平原的河流,,因此沒見過壺穴也算正常,。石板上的洞,形狀渾圓,,洞壁光滑,,有的口小肚子大,像個茶壺,,因此得名壺穴,。
在不同地段的嘉陵江邊堪景拍攝中,我發(fā)現(xiàn)了好多石板上的壺穴,,它很有趣,、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機理效果,,讓人浮想聯(lián)翩,你看到壺穴的時候,,真的會不由感慨歲月變遷,,滄海桑田。能在如此堅硬的巖石身上挖出了一個個圓洞,。如果要問需要多長的時間,,答案或許至少是要用幾百上千萬年,可見它的形成極為不易,。
重慶北碚溫塘峽的壺穴
渝中區(qū)朝天門段嘉陵江邊的壺穴
壺穴,,嘉陵江水留下的痕跡,它把嘉陵江曾經(jīng)的記憶鐫刻在石板的深處,。讓我看到了嘉陵江有波濤洶涌,亦有流年的靜好,。這不就是我一度在尋找的嘉陵江過往嗎,?大型紀錄片《嘉陵江》無論選擇從哪個方面去講述嘉陵江的故事,對于嘉陵江所經(jīng)歷的歲月,我們也只是滄海一粟,。
人們常說“雁過留聲,,水過留痕”,我們希望與嘉陵江一同倘佯在未來的時光里,,慢慢的發(fā)酵,!留下屬于我們自己的美麗痕跡。
西南大學(xué)羅鑒銀教授與攝制組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