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磁器口
從萌生拍攝的念想,,到付諸于行動,,大型紀錄片《嘉陵江》終于躍然紙端,漸成形態(tài),。文稿千行,,皆是汗水,;其中甘苦,一言難盡,。
嚴謹?shù)耐瑯I(yè)都知道,,紙上寫來終覺淺。再曼妙的文字,,離開深入調(diào)研,,說到底還是無根之木。為了能把嘉陵江沿線的人物寫得更飽滿,,拍得更生動,,我和同事們來到重慶實地創(chuàng)作,。
重慶夜景
初到重慶,細雨蒙蒙,,浸潤了灰白的樓群,,也斑斕了我的視線。在絲線般的春雨中拜訪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標志——磁器口古鎮(zhèn),,如同探訪一位忘年知己,,親切而又歡欣。
磁器口古鎮(zhèn)牌坊
磁器口古鎮(zhèn),,原名龍隱鎮(zhèn),,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始建于宋代,,是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
當年販夫走卒、士人商賈用勤勞的雙手構(gòu)筑起這個被視為“巴渝十二景”的商業(yè)中心,,如今“三教九流”又匯聚巷弄,,譜寫出一首旋律明快的發(fā)展交響曲。
游人如織
漫步青石板鋪就的鎮(zhèn)里小街,,每一步都踩踏著沉甸甸的歷史,。這里有川東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穿逗式中國風戲園“三皇堂”:鑼鼓劈空入耳,川戲花式開場,,十元親民價,,帶來的是令每個毛孔都愉悅的視聽享受。
嘉陵江攝制組調(diào)研川戲
當紅名角用變臉演繹傳統(tǒng),,用突然的燦爛震撼著觀眾的心靈,。這個角度的磁器口是多變的,,宛如那悠久的傳統(tǒng)曲藝,。
三皇樓的“變臉”
穿街過巷,當烹制火鍋底料的濃香爬上鼻梁,、鉆入肺部,,飽含匠心的辣椒香又用巴蜀的氣味提醒著游客,這里是香料的故園,。此時的磁器口又是永恒的,,宛如那跨越千年的凌烈。
磁器口古鎮(zhèn)的火鍋底料作坊
這里有聲聲慢,,這里有步步景,,這里還有一段令人著迷的往事。
抗戰(zhàn)初期,,當巴蜀大地褪去封建時代的舊衣,,還沒能穿上理想國的霓裳時,,一大批人中龍鳳來到磁器口,他們暫居于嘉陵江畔,,耳聽濤聲,,胸懷天下,用筆墨文章同孱弱的國民黨政府和日寇進行斗爭,。一時間,,時為后方的重慶竟然成了文化界的抗戰(zhàn)前沿。
在這些文化報國的鴻儒巨匠中,,徐悲鴻可謂是杰出代表,。他興辦學校,傳承國學,,并在危難之中畫出曠世杰作《巴人汲水圖》,,震驚了世界畫壇。
大師徐悲鴻
這幅被評論家稱為“五百年來的罕見之作”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起就在磁器口,。
當時外有國難,,內(nèi)有家庭離散,多重壓力讓徐悲鴻愁悶焦慮,,他每天都會到嘉陵江邊散步,。一天,一位在江邊取水的農(nóng)婦觸動了徐悲鴻——那佝僂的腰身,,寒酸的穿著,,但笑容依舊燦爛。這種與生俱來的堅韌和骨子里透出來的堅強令徐悲鴻感動,,回到寓所后,,他提筆潑墨,畫出了罕見之作《巴人汲水圖》,。
《巴人汲水圖》的取景地位于磁器口金碧正街附近的嘉陵江畔
人有來出,,夢有去處,一來一去,,便是滾滾紅塵,。我們已無法再現(xiàn)徐悲鴻在磁器口鎖眉思慮的優(yōu)雅,更無法復制他面對故國家園的頹敗而萌生的凄涼,,但我們可以沿循前人極致的赤子之心,,繼承他們文藝興國的精神,傾情記錄,,“畫”出屬于我們,,也是屬于這個時代的新作品。
磁器口古鎮(zhèn)的夜景
嘉陵江,,你是我念念不忘的回響,。磁器口,,你是我千百度尋找的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