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眼中的新三峽》采風完美收官
感受新三峽發(fā)展,,謳歌新三峽巨變
百年安瀾夢,大國崛起史。夢想70年,,論證40年,建設20年,運行10多年,。而今,,三峽大壩傲然屹立,萬古江流盛世安瀾,,三峽庫區(qū)百業(yè)俱興,,長江水道流金淌銀。長江經濟帶建設如火如荼,,新三峽旅游風生水起,。“藝術家眼中的新三峽”大型采風活動歷時九天、輾轉十地,、行程千里,,在三峽大壩完美收官!讓我們來聆聽各位藝術家和媒體人站在大壩之巔,,講述一路采風的心得感悟,!
采風團一行離開集文旅融合之大成的三峽人家,來到了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旅游區(qū)位于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于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現(xiàn)擁有壇子嶺園區(qū),、185園區(qū)及截流紀念園等園區(qū),總占地面積共15.28平方公里,。
旅游區(qū)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游客提供游覽,、科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xiàn)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是國內外友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大壩之巔的采風之行總結
登上壇子嶺,,站在大壩制高點,采風團藝術家們和媒體人凝望著雄偉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望著平靜的長江水,,望著巨大郵輪行駛在黃金水道,望著兩岸青山,,望著密如織網的電纜射線狀延伸到祖國的四面八方,。藝術家們和媒體人心潮澎湃,講述著各自采風之行的心得感悟,。
國務院三峽辦原副主任,、采風團團長高金榜先生說到:“三峽工程由夢想到實現(xiàn),展示了中國人民順應自然,、利用自然,、化害為利的哲思和睿智。此次九天十地的采風之行,,讓我看到沿途各地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城更美了,。我們的生態(tài)保護,、綠色發(fā)展做的很好。特別是旅游業(yè)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許多地方以城帶郊,、以線帶面打造出‘山水都市旅游區(qū)’的新模式,開發(fā)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旅游新景觀,。”
采風團藝術團團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詩人,、詞作家,、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促進會會長,、國家公務員管理局原副局長楊春光先生談到:“此次采風活動,感觸頗多,,對于讓世人重新認識母親河,、認識新三峽,我覺得意義重大,。”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中國電影學會副會長,、中國詩歌學會理事,曾任瀟湘電影制片廠廠長,、長沙市市長,、湖南省文聯(lián)主席譚仲池先生說道:“站在大壩之巔,,看著高峽平湖的壯觀景色,,這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展示了新三峽新的時代風貌,,這次新三峽之行,在三峽大壩作為終點,,我覺得這是讓我們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去凝望我們國家未來更好的前景。”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美協(xié)藝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化部中國書畫院國畫院副院長汪國新先生說道:“我從三十多年前沿著長江萬里采風,,到三峽截流合龍,,再到今天的采風活動,讓我深深覺得,,作為藝人,,要繼承以往,更要開拓創(chuàng)新,,我將繼續(xù)為新三峽潑墨,!”
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收藏藝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交流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姚伯齊先生說道:“站在三峽大壩,,感覺工程偉大,消除水患為利,,保護萬戶千家,。此次采風活動,,讓我老驥伏櫪,志存高遠,。我將繼續(xù)用自己的畫筆,,去贊美新三峽。”
中國女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享受國家政府津貼專家,、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李曉英女士談到:“我剛剛參加完文代會,習總書記提倡我們藝術家要深入基層,,就接到了此次采風活動的邀請,,感謝主辦方中央新影國際傳媒給了我這個平臺,讓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新三峽的美,。我回去后將會好好的梳理采風所得,,用攝影作品去宣傳新三峽的美麗。”
國家一級編劇,、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大眾音樂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常務理事云劍先生說道:“一路風光無限,,沿途美輪美奐,。我將把美景化作優(yōu)美的藝術作品,向世人展示新三峽的新變化,、新景觀,。”
國家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廣州市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龍偉華先生說道:“一路采風,,心花怒放,新三峽,,新風采,,新面貌。人到新三峽,,就不想回家,。”用通俗的話語,表達了一位藝術家對新三峽的無限留戀,。
音樂編輯家,、作曲家、音樂活動家,、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雜志社社長馮世全先生說道:“這是我第三次來新三峽,,短短幾年,變化巨大,。此次活動內容豐富,,組織的井然有序,,令我收獲頗多,我將把它們化作音樂作品,,去謳歌贊美新三峽的新變化,。”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行為法學會法制中國詩書畫院副院長,、中華海外聯(lián)誼會湖北常務理事鄭桂蘭女士說道:“我們采風團一行人,,穿越在古今三峽,每到一處都有黨政主要領導熱情迎送,,熱切共研發(fā)展,。他們是多么期盼新三峽、新文化,、新旅游早日世界唱響,,我們藝術家,有責任用自己的藝術視角,,去謳歌和弘揚新三峽的變,、新三峽的新、新三峽的美,。”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市作協(xié)副主席,、著名作家,、詩人向求緯先生說道:“三峽變化今非昔比,三峽工程即將全面竣工,,此次活動意義重大,,為新三峽的持久發(fā)展注入了新動力。”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常務理事孫榮剛先生說道:“此次采風活動讓我感慨頗多,,我在這兒摸爬滾打了二十年,從工程建設之初就參與,。我覺得藝術家要貼近基層,、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新三峽是拍不夠的新三峽,、畫不夠的新三峽、寫不夠的新三峽,、唱不夠的新三峽,。”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萬州區(qū)書協(xié)副主席,、青年書法家譚登堂先生說道:“此次采風,,讓我真實的了解了新三峽,我將用手中之筆,,去書寫新三峽的壯美河山,。”
中央電視臺原文藝中心戲曲音樂部導演、曾任海政宣傳部文藝主管的衛(wèi)青導演說道:“采風活動圓滿收官,,一路走來,,滿目青山綠水,讓我覺得習總書記的‘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綠色發(fā)展的英明,。下一步我將和中央新影國際傳媒進一步合作,以自然山水為基礎,,打造新三峽新文化景觀,,用新的文旅概念,助推長江三峽黃金旅游經濟帶的持久發(fā)展,。”
中國女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李蘭英女士說道:“以前一直向往新三峽,,感謝中央新影國際傳媒提供的這個大平臺,這個活動給我太多的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回去后,,我將制作一個新三峽攝影專輯,爭取在網上一炮打紅,,利用新媒體去宣傳新三峽,。”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央歌舞團獨唱演員富立明先生說道:“新三峽太美了,,希望更多的藝術家來到新三峽實地采風,,深入基層,才能得到藝術真實,。”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民族文匯》雜志副主編李東海先生說道:“我是新疆人,作為大漠中的我,,此次采風活動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水的柔美和山的雄奇,,了解了三峽庫區(qū)兩岸的民風民俗,我將創(chuàng)作新三峽系列組詩,,去宣傳新三峽,、歌詠新三峽。”
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廣州市女作家協(xié)會副會長,、著名詩人譚暢女士說道:“轉眼九天過去,采風活動結束了,萬分的不舍,,感覺自己已經是三峽人了,。希望祖國繁榮,三峽人幸福,。”
青年歌唱演員,、湖北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彭媛女士說道:“作為青年人,此次采風活動讓我更深刻的學習了解了新三峽的文化內涵,,提高了自己的文化藝術底蘊,。我將用自己的歌聲,去謳歌新三峽,。”
隨行媒體代表的采風感受
中國旅游報記者王新兵說道:“有人問我去哪兒旅游好,,以前我會說東北的林海雪原,江南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通過此次采風,,今后我會說去新三峽,去新三峽的十大新景觀看看吧,。”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持人,、記者黃曉東說道:“時隔一年,再次來到新三峽采風,,能吸引這么多的藝術家興致盎然的一路走來,,意猶未盡,說明新三峽是美的,,我將在今后的節(jié)目中,,為此次活動做持續(xù)的特別報道。”
中國報道記者王哲說道:“從小就向往三峽,,新三峽是我的夢,,我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中國文化報記者簡彪說道:“新三峽既有氣勢磅礴,又有曲徑通幽,。既有人文民俗,,又有實景演繹,想看的這兒都有,。”
媒體專訪總策劃楊書華先生
在185觀景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持人、記者黃曉東采訪了此次活動的總策劃,,著名紀錄片導演,、旅游策劃專家,《新三峽》總導演、總制片人楊書華先生,。
楊書華先生對此次活動的所有參與人員表示感謝,。對于大家關注的大型超高清紀錄片以及3D紀錄電影《新三峽》做了簡單介紹,并表示將會融入此次采風中發(fā)現(xiàn)的人文,、山水,、歷史遺跡等新素材,為大家展現(xiàn)集自然美景,、古代遺址和現(xiàn)代奇跡于一身的新三峽,。
楊書華先生表示,新三峽大型跨媒體行動自去年啟幕,,通過“跨媒體行動”,,讓世界初步認識了“新三峽十大新景觀”的魅力,今年的“藝術家眼中的新三峽”,,將從藝術的視角,,帶領大家去深入發(fā)現(xiàn)新三峽的變、新,、美,。
楊書華先生還表示,在文旅融合方面,,我們將繼續(xù)利用電影藝術的國際影響力,,以大型3D巨幕電影《新三峽》為載體,與各景區(qū)共同策劃啟動國際性的大型跨媒體行動,,借船出海,、借風揚帆,立體宣傳促銷“新三峽的新旅游”,;并制造一系列的“引爆點”和“關注點”來塑造品牌,、擴大影響,助推“新三峽,、新景觀”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采風行程回望
藝術家眼中的新三峽”完美收官了,,一路之上得到了各地的大力支持,。通過藝術家和各地領導的積極交流、深入座談,,采風團一行為各地的旅游發(fā)展注入了新思維,、新活力。“新三峽十大新景觀”,,必將更加輝煌,。
讓我們再次回味一下各地的美景:
第一站豐都,我們通過藝術家的眼睛,體會了鬼神文化的玄幻,,感受了玉皇圣地的天宮仙境,,洞悉“知通天之道,曉人事之理”的獨特旅游品質,。體會了豐都文化的核心是懲惡揚善,,文化精髓是“尚善豐都,唯善呈和”,。
第二站石柱,,我們體驗了西沱古鎮(zhèn)、巴鹽古道,,穿越到巴蜀的古時繁榮,。在萬壽寨,我們領略了土家兒女別樣的民俗風情,。雨中的大風堡景區(qū),、千野草場景區(qū),更顯得詩意濃濃,。
第三站忠縣,,我們觀賞了長江上的烽煙,水與火的交融,,萬里長江首個大型山水實景演藝——烽煙三國,,真是美輪美奐。在白公祠,,踏古“中華一絕”的漢闕,,探幽兩漢建筑的奇觀。
第四站萬州,,我們深刻領略了詩畫中的平湖之美,。體驗了重慶第二大城市頗具香港維多利亞灣的風彩。萬州正迎來新三峽,、新萬州,、新旅游的黃金機遇。
第五站開州,,藝術家們在舉子園,,深刻感悟了儒學文化的厚重,在漢豐湖,,體驗到“城在湖中、湖在山中,、心在意中”的開州美韻,。
第六站奉節(jié),三峽的變化美的讓藝術家淚流滿面,夔門雄奇依舊,,詩城再添新景,。領略三峽壯美,品味詩意人生,。
第七站巫山,,藝術家們感受了新三峽最浪漫的傳說。沿江兩岸的滿山紅葉,,以及神女溪的清幽,。“百景縣”之美譽的巫山,在筆墨中,、在歌聲里,、在鏡頭中、在詩文中,,盡顯步步皆美景,。
第八站巴東,藝術家們感受著在纖夫號子中逆流前行的堅韌,、拼搏,,領會纖夫文化的齊心協(xié)力、積極進取,、堅韌頑強,。漂流神農溪上,我們感受始祖神農的大智大愛,、大仁大德,。
第九站三峽人家,藝術家們體驗了文旅融合集大成的旅游奇觀,。融合巴楚文化,、地域文化、土家文化,、峽江文化,、抗戰(zhàn)精神、軍事文化于一體的文化盛宴,。
第十站三峽大壩,,藝術家們感受著氣勢磅礴的百年工程,欣賞著中國水利智慧,、世界山水經典的人類壯舉,。